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以划分为两类,一是吃皇粮的,也就是“仕”,二是住山林的,称为“隐”。隐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,主流文化对隐士持有反对态度,因此,“隐”只是表面,骨子里还是入世的。古人将“隐”分了层级:“小隐隐于野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。”把“隐”的最高境界定位于隐身朝廷之中,由此也能看出隐文化的入世态度。
在隐逸与入世中寻找平衡

孔子曾说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”,隐士是人才资源,受到举荐重用才是时代昌明的表现,“天下无隐士,无遗善”。
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同学严子陵,王莽请他做官,他躲了起来。刘秀即位后,让人画了他的像,四处寻访。
有人报告称,一个披着羊裘的男子在泽中垂钓,刘秀怀疑是严子陵,先后三次派人派车才把他请到京都洛阳。老朋友侯霸此时任司徒一职,听说严子陵来了,派人前去问候。
没想到,对方不屑地说:“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绝。”刘秀前来看望,见他卧床不起,摸着他的肚子问:“为何不肯相助呢?”严子陵没搭理他,良久才睁开眼睛反问:“士各有志,为何相迫呢?”刘秀叹息而去。
严子陵耕读垂钓富春山,成了刘秀一生的遗憾。
到了魏晋时期,隐文化成为风尚,士人追慕隐逸之风,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,“七贤”的林下之游成为世人的榜样。
然而,隐的目的仍是入世,对出世与入世之间平衡点的掌握是在实践中不断试探出来的。
竹林七贤就是寻找这种平衡点的试验场,七个人代表了三种态度,这三种态度又可以把当时的士林划为三类。
在仕与隐中进退的三种态度
——第一类

第一类是庄子式的“宁生而曳尾涂中”。
嵇康无疑是这类中最决绝的,不仅体现在思想上,而且付诸行动。
嵇康是曹魏的亲戚,自然要替曹家说话,但他不同司马氏合作的主要原因不是这个,而是不认同司马氏在名教这块遮羞布下做的勾当。
嵇康本来是很谨慎的一个人,王戎曾说与嵇康相处20年,未尝见其喜怒形于色。力行老庄之术,越名教而任自然,是嵇康避世躲祸的办法,但是他的名声太高,司马氏怎会容得下他?
除非他放弃老庄而尊周孔,于是,派了许多人去做嵇康的思想工作。司马氏打着名教的幌子挟持皇帝,随时准备取而代之,很不体面,越不体面,就越要做足表面文章——鼓吹名教,而嵇康却“非汤武而薄周孔”,大唱反调。
他要非薄的当然不是汤武周孔四人,汤武革命、周公辅政是儒家治世的德行,司马氏标榜名教,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亵渎,嵇康“非汤武、薄周孔”,实则是讥讽司马氏。
老奸巨猾的钟会,帮助司马昭阻止高贵乡公曹髦的夺权企图后,被司马昭视为死党,其学说主张自然和司马氏一致,与嵇康对立。
他写完《四本论》,打算找嵇康辩论一番,然而,他并不自信,揣在怀里不敢拿出来,到了门外,远远地扔进去,转身跑了。

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,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
公元266年,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,定国号晋,魏晋易代。司马孚作为司马炎的叔祖,告别曹奂时泪流满面地说:“臣到死的那天,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”。这位司马家族...
2017-3-24[曹操] [司马孚] [司马氏[荀霬妻]] [马氏] [司马懿] [阮籍]

危城中的师奶:曹操关羽一起追过的女人
我早年最大的梦想是当导演,不为别的,只为可以坐在摄像机旁,用教鞭似的棍子,驱策一群冷艳的美女在身边转来转去,这也应算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吧。当然,潜规则的事,以本人高尚的情操,是绝...
2017-2-17[秦宜禄] [曹操] [关羽] [刘备] [许昌] [秦朗]

令曹操成名的月旦评,是什么鬼?
曹操是阉宦之后,年轻时品行不佳,他“不治行业,好飞鹰走狗,游荡无度”。地方上的士人颇看不起曹操,沛相袁忠甚至打算法办他。后来曹操为入仕途,极力扭转负面形象。...
2016-10-31[曹操] [许靖] [陈蕃] [孔融] [荀彧] [何晏]

东汉末年一声叹息招致的杀身之祸
蔡邕,蔡伯喈,不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。还是一位史学家和造诣极深的音乐家,他被后世无数史学家和评论家称之为旷世奇才。且让我们来看看老蔡家这位N世太祖的非凡成就,作为文学家,他...
2016-8-31[蔡邕] [董卓] [王允] [吕布] [郭汜] [李傕]

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,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
公元266年,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,定国号晋,魏晋易代。司马孚作为司马炎的叔祖,告别曹奂时泪流满面地说:“臣到死的那天,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”。这位司马家族...
2016-8-29[曹操] [司马孚] [司马氏[荀霬妻]] [马氏] [司马懿] [阮籍]

三国时期什么样的人可堪称极品好身材?
首先登场的这位人物,名叫刘伶。刘伶这人,“身长六尺,容貌甚陋”(《晋书》)。按照现代的测量标准,这个身高大约一米四左右。这样的小身材,如果生在当代,倒也可以...
2016-8-22[曹操] [嵇康] [刘伶] [王粲] [周瑜] [崔琰]

王允除掉董卓后为何不放过蔡邕?
王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,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,二是害死了文人蔡邕。董卓手握朝政大权,为人凶狠残暴,除掉他,既是政治斗争,也是为民除害;而蔡邕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,一个众人仰...
2015-8-27[蔡邕] [王允] [董卓] [嵇康] [祢衡] [钟会]

左思《三都赋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——兼论“洛阳纸贵”的历史与政治背景
左思以“尽锐于《三都》,拔萃于《咏史》”的诗赋创作,在西晋文坛上占有极高的地位,他的《三都赋》留下“洛阳纸贵”的佳话。因曹魏、西晋皆...
2015-8-3[左思] [曹操] [曹丕] [刘备] [皇甫谧] [陈寿]

汉末三国治安形势及其影响下的治安思维模式
一、汉末三国的治安形势与治安管理东汉后期是外戚和宦官争权的历史,王纲解纽,政治凋敝,国力式微。公元184年的农民起义——黄巾起义以降,国家陷入战乱之中,社会...
2015-8-3[曹操] [诸葛亮] [孙权] [仲长统] [嵇康] [刘备]

古人裸体行为艺术更精彩 祢衡当众换衣辱曹操
现代有些行为艺术家,追求轰动效应,以裸体吸引观众眼球。我在网上看过一些裸体作品,实在不敢恭维,不是嫌他(她)们有失大雅,而是裸出来的观念,太抽象,太脱离现实生活,没意思,没趣味,远...
2015-1-14[祢衡] [曹操] [孔融] [刘伶] [杨修] [阮咸]